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更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方法。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实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 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我校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目的要求:
明确实验内容,制定合理的实验目标。本学期主要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并在实验中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二、实施措施:
1、按照本学期新课标的要求有计划地备齐备好所有的实验课程,使演示实验、分组探究实验的开出率均达100%。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认真组织,精心辅导,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并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2、优化实验教学结构,探索实验课教学有模式。优化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要领和规律是怎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又能培养学生的一定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尽可能适当地增加课堂演示实验的次数。教师除了在新授课演示实验,在复习课可适当怍为个别学生再次演示。这有利于较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倡自制教具与改进教具,改装不合理的装置。适当吸收学生参加自制教具的活动,这样不仅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还可以节约经费。把教师演示改为边讲边实验,请部分学生参加演示,其他同学观察并给予评论,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演示实验现象,通过投影仪等电教设备,射到屏幕上,从而使一些细微、不清晰的现象得到放大,分熟练在利用投影、录像、软件等电教器材,结合实验内容进行授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改革分组实验。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为学生创造动手机会,提高实验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使学生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中探索、发现。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自己得到实验结论。开放实验室,创造条件开设自选设计实验。首先由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公布题目,其次学生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再次经师生讨论、审批后,由学生在实验室独立完成实验。最后得出结论。通过有序训练,学生走进实验室就像进超市一样,各取所需。教师只是管理员、服务员,为此,教师的服务意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开展实验考试和实验竞赛,考察实验知识,在试卷上回答的头头是道,到实验室操作往往无从下手,为克服此弊端,必须开展实验操作的考核与实验竞赛,经检查学生实验技能与素质状况,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
4、倡导学生寻找自己身边的物理小实验,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物理实验教具,对有使用价值的教具进行展示交流,并保存在物理实验室。这样即可以促进学生学会自主的研究性学习,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引导学生能熟练正确地使用实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 方案,每次实验要有实验的记录、数据的分析及处理,还要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5、把部分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究性的实验 。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物理发展的整个过程,进一步探讨出物理所遵循的规律及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演示实验教学计划
年级:高二 学科:物理
序
号 |
实验名称 |
主要仪器、药品 |
计划 时间 |
||
1 |
静电感应现象 |
起电机、枕型导体 |
第1周 |
||
2 |
电场线的演示实验 |
电场线演示仪 |
第1周 |
||
3 |
法拉第圆筒实验 |
起电机、导电球棒、法拉第圆筒 |
第2周 |
||
4 |
电容器的充放电 |
电介质、电表器、电流计、电源 |
第2周 |
||
5 |
伏安特性曲线 |
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电源、开关 |
第3周 |
||
6 |
演示奥斯特实验 |
小磁针、电池、导线 |
第10周 |
||
7 |
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
电流对磁场作用演示仪 |
第10周 |
||
8 |
演示几种磁场周围的磁感线的形状 |
玻璃、铁屑、磁铁(条形、马蹄形) |
第10周 |
||
9 |
演示通电导线间的相互作用 |
电流间相互作用演示仪 |
第11周 |
||
10 |
演示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 |
高压直流电源、阴极射线管、磁铁 |
第11周 |
||
11 |
演示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演示仪 |
第12周 |
||
12 |
游标卡尺的原理及应用 |
游标卡尺 |
第13周 |
||
13 |
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应用 |
螺旋测微器 |
第13周 |
||
14 |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
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磁铁、线圈(大、小) |
第14周 |
||
15 |
演示椤次定律 |
椤次定律演示仪 |
第15周 |
||
16 |
自感现象演示 |
自感现象演示仪 |
第16周 |
||
17 |
交流发电机模型 |
光流发电机模型 |
第16周 |
||
18 |
变压器原理 |
变压器模型 |
第17周 |
||
19 |
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
各种传感器 |
第17周 |
||
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计划
年级:高二 学科:物理
序
号 |
实验名称 |
主要仪器、药品 |
计划 时间 |
1 |
描给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 |
电流表、电压表、干电池、电键、导线、开关、小灯炮 |
第5周 |
2 |
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
电流表、电压表、不同的合金导线(电阻定律演示仪) |
第5周 |
3 |
多用表的使用 |
欧姆表 |
第6周 |
4 |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
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导线 |
第6周 |
高一物理实验列表
周次 |
实验内容 |
实验在教材中章节
|
实验类型 |
备注 |
第五周 |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1.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2.1探究小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学生分组实验 |
§1.4、§2.1两节实验合并 |
第七周 |
1、羽钱管实验(牛顿管实验)
|
§2.5自由落体运动 |
教师演示实验 |
器材不足,各班轮流使用 |
|
2、测反应时间 |
§2.5自由落体运动(做一做)
|
课堂学生实验 |
仪器自备 |
第九周 |
1、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 |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做一做) |
课堂学生实验
|
仪器自备 |
|
2、观察微小形变 |
§3.2弹力 |
教师演示实验
|
器材不足,各班轮流使用 |
|
3、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
§3.3摩擦力 |
教师演示实验
|
仪器教师选配自组 |
第十周 |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
§3.4力的合成 |
学生分组实验
|
|
第十四周 |
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4.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学生分组实验
|
|
|
2、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
§4.5牛顿第三定律 |
教师演示实验
|
传感器演示探究 |